天陽航太
-
2025-09-23

- 公司名稱:天陽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負責人:蔡榮騰
- 成立年份:2007年
從台灣到世界:天陽航太打造航太產業新典範
在全球製造業持續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台灣政府自104年起推動「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推動計畫」,聚焦高附加價值產業,藉此帶動產業升級、國際鏈結與人才培育。航太產業正是其中的重點之一,而天陽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台灣少數能切入國際航太供應鏈的精密鑄造與砂模鑄造廠商,正是這波政策推動下的成功典範。
董事長蔡榮騰在訪談中坦言:「天陽的使命,就是將台灣精密製造的實力帶進國際供應鏈,讓我們的零件能夠安心飛上天空。這不僅是企業的成就,更是台灣產業升級的重要一環。」
技術突破:精密鑄造與砂模鑄造的關鍵力量

天陽航太自96年成立以來,專注於航太鋁合金精密鑄造與砂模製程,這些零件廣泛應用於飛機發動機與輔助動力系統,是飛行安全不可或缺的基礎元件。與一般金屬加工不同,航太級精密鑄造與砂模鑄造必須通過多項嚴格驗證,確保零件在極端環境下依然穩定可靠。
多年來,天陽航太陸續與Safran、Honeywell、GE、SPP等國際一線大廠合作,並成功取得AS9100C與NADCAP等重要認證。新廠建成後,產能大幅提升,良率持續改善,技術層次躍升至國際先進水準,成為亞太地區的領先者。
副總經理林志宏分享:「航太鑄造的難度在於,任何微小瑕疵都可能危及飛安。天陽航太持續在檢測與製程改進上下功夫,確保每一件產品都符合國際最嚴格的標準。」這樣的成果不僅鞏固了天陽航太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也讓台灣航太產業擁有更多話語權。
投資背景:政策資金與策略股東的助力
天陽航太的成長不僅靠自身努力,更有政策資金與產業股東的支持。105年,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天陽航太。這筆投資不只是資金挹注,更帶來治理與專業知識的導入。
創新工業資深副總經理吳佩芬指出:「我們不只是投入資金,更帶來工研院累積的專業知識,協助天陽航太在良率管理、費用管控、人才策略等方面精進,推動公司走向透明化與專業化。 」她強調,航太產業屬於「耐心資本」,需要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果,因此投資方在董事會中扮演積極監督與建議的角色,協助天陽航太降低風險、提升韌性。
初期天陽航太也引進日本企業入股,藉由日方技術支援快速打下國際合作基礎。隨著產業發展,時碩工業承接日企持股,成為天陽策略股東,這一步對天陽意義重大。

策略夥伴:時碩帶來垂直整合優勢
時碩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多元利基市場的一站式服務標竿企業,涵蓋汽車、航太與醫療等產業,具備精密加工、沖壓、鍛造與後處理等完整技術實力。對天陽而言,時碩的加入不僅是股權轉移,更是強大集團資源的導入。
副董事長黃亞興表示:「透過天陽航太與時碩的結合,我們形成更完整的垂直整合供應鏈,讓台灣航太產業在國際市場展現更全面的競爭力。」他認為,航太產業鏈龐大且複雜,單靠單一企業難以全面覆蓋,唯有股東協同,才能讓台灣產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
對時碩而言,天陽航太的航太級精密與砂模鑄造技術正好補足集團在高階零件上的缺口。雙方攜手,不僅擴大產品線,也提升對國際客戶的整體服務能量。
高門檻挑戰下的堅持與韌性
天陽航太雖已站穩技術腳步,但發展過程中經歷嚴峻考驗。103年新廠落成後,順利完成AS9100認證及多項特殊製程認證,並取得ISO 9001與NADCAP認證,符合國際航太供應鏈嚴格規範。這些國際標準不僅嚴苛,驗證週期長達數年,是一場長期抗戰。
全球疫情爆發,航太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班機數量減少導致產業投資放緩,許多小型業者被淘汰。天陽航太同樣面臨營收壓力與進度延宕,但憑藉技術實力與資本支持,最終挺過疫情,並在市場復甦後展現韌性。
林志宏回憶:「疫情對航太產業造成前所未有衝擊,不僅人力吃緊,整體進度也受延誤。我們在最困難時期仍堅持製程改善與人才培訓,確保穩健恢復。」這段挑戰凸顯航太產業的長週期與高門檻特性,產品驗證與人才培養無法一蹴可幾,企業必須投入更多資源與耐心,才能真正站穩。

持續改善與市場信任的展現
面對困境,天陽航太未曾退縮。公司加強內部檢測流程,提升自動化程度,並與股東及政策資金合作,逐步改善產線效率。
林志宏強調:「航太產業不能停步,客戶要求依然嚴格。我們在疫情中調整製程,讓品質更穩定,也重視人才培養。」天陽不僅展現自我調整能力,也獲得國際客戶理解與支持。對航太產業而言,供應鏈信任比單次交貨更重要,天陽航太多年來建立的專業與誠信正是其維持合作的關鍵。
投資方治理:「從資本投入到價值共創」
創新工業不僅是資金提供者,更是治理與專業推動者。創新積極提出良率控制、費用管理、人才培養等建議。
吳佩芬表示:「我們帶來的不只是資金,更有工研院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與產業經驗。透過這些建議,天陽管理制度更透明、專業,這對航太這類長期投入產業尤為重要。」她強調投資航太產業是典型「耐心資本」領域。由於產品與技術往往涉及高精密度與安全標準,從研發、測試到取得國際認證,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經驗累積。若缺乏長線思維與資本支持,不僅難以跨越研發與驗證的門檻,更可能錯失建立技術壁壘與市場地位的契機。因此,唯有具備長期承諾的投資者與企業,才能在航太產業中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與回報。這正是政府推動「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計畫的核心精神——在關鍵時刻提供支持,陪伴企業跨越發展階段。
股東協力:垂直整合帶來產業新局
隨著時碩工業承接日企股權,天陽航太進入新發展階段。黃亞興指出,航太產業鏈龐大且複雜,從材料、設計到鑄造、加工、檢測,每環節都需高度專業。
他說:「透過天陽航太與時碩結合,我們在設計、製造、後加工等方面互補,形成垂直整合產業鏈。這不只是公司能力提升,更是整個台灣航太產業鏈的進化。」這樣的結合讓台灣在國際市場更具競爭力,國際客戶尋找合作夥伴時,不再只看到單一供應商,而是一個完整解決方案。

前瞻佈局:迎向未來航太新世代
時碩總經理Larry Lyons談到未來十年將是航太產業轉型期,新的應用領域不斷湧現,包括3D列印、都市空中交通(UAM)及太空零件應用。
Larry表示:「天陽的專業將成為時碩集團在這些新技術領域佈局的重要基礎。」策略股東的角色不僅是補足現有能力,更是引領公司邁向下一世代的推手。
未來展望:IPO與新技術推動成長
天陽航太已著手規劃IPO,期望透過上市籌資鞏固財務結構,持續拓展國際市場。董事長蔡榮騰表示:「我們不只是想成為供應鏈一環,而是要引領台灣航太技術邁向更高端。」
技術方面,天陽航太持續深耕傳統精密與砂模鑄造工藝,積極投入航太級3D列印,提升零件設計自由度與生產效率;同時關注都市空中交通(UAM)新興應用,評估太空零件未來市場需求。這些前瞻技術將成為公司下一階段成長動能。
政策意義:產業升級的典範
回顧天陽航太發展軌跡,政策、投資與企業努力三者交織。政府透過「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推動計畫」注入資金,協助企業度過關鍵階段;創新工業帶來治理經驗與產業專業,強化管理;時碩工業加入,補足產業鏈缺口,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形塑完整解決方案。
吳佩芬強調:「這是一個長期陪伴的過程。航太產業需要的不只是短期資金,更是長期支持與治理建議。天陽從區域供應商成長為國際鏈結一環,正是政策投資最有價值的體現。」此案例也彰顯「5+N產業」政策精神,航太作為核心領域,不僅是企業成就,更是國家產業升級的重要象徵。
三方共贏,邁向國際舞台
天陽航太的故事,不僅是企業奮鬥歷程,也是台灣製造業升級縮影。從技術突破、股東加入,到疫情挑戰、治理支持,再到IPO與前瞻技術佈局,每一步都顯示產業要站上國際舞台,必須結合政策推動、產業協同與企業自身努力。
時碩副董事長黃亞興總結:「航太產業是一場長跑,必須有耐心與資源。台灣能走得更遠,正因有像天陽航太這樣專注技術的企業,以及政策與投資方的支持。」如今,天陽航太不再是單一供應商,而是台灣航太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起成功案例清楚展現政策投資與產業合作的力量,讓「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推動計畫」不只是數字上的投資,而是改變產業格局、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實際成果。